返回杂谈(1 / 1)黯潮:火星末日首页

火星荒原:荒原如字面意思,除了稀疏的基因编辑植物外人烟罕见。

即使经过地球化改造使火星水分相对充足,基因编辑的火星环境适应性耐旱植物的广泛播种,以及5座大气稳定塔的协助建立了稳定的水循环和宜居大气,昼夜温差也有所降低。

由于MC的开发成本依旧相对过高,环境较地球也十分恶劣,联邦对此的殖民策略以安置过剩人口,开采资源和拓展工业生产线为主。在此基础上,火星形成了荒原包围大型殖民点/开采点/工业设施的格局。

荒原环境恶劣,昼夜温差虽减小但仍难以居住。居住成本高,难度大,少有殖民者愿意且有能力开辟小规模的私人聚落。因此很难在荒原见到除运输队/勘测队外的人员。当然,在荒原遇到人就该小心了。

中子步枪补充:中子步枪发射的中子束优势在于:中性粒子基本不受电磁场偏转,可以直接穿透电磁护盾造成毁伤,这也是其被列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打土著暂时是用不到了。

此外,中子步枪发射的中子束具有致密与高能特性,特征更接近粒子炮。因此其毁伤效果具有热效应,电离效应,位移损伤的同时也部分保留了中子辐射的强穿透特性(强于X射线。哪怕无法直接摧毁防护,贯穿表层材料的辐射也能对内部结构造成破坏并瘫痪电路(当然,前三者的衰减非常严重,无法穿甲的话后者很难对大型单位造成足够毁伤。而后者也难以穿透过厚或者密度过高的材料(当然,厚铅板也是难以防护的(百度结果)))

(反直觉的是,根据知网查询结果,该类武器的结构毁伤最大处不在于靶材料表面,而在于入射一定深度处(取决于粒子束属性)。这意味着粒子束武器的“穿甲”性能比预想中要高。后期的中子束武器可以做出“自适应穿甲”效果,通过平滑调节粒子属性来试探最佳毁伤距离并以该距离对应的粒子属性进行最高效的穿甲攻击。当然,电离效应(包括对电子系统的干扰乃至瘫痪及对生物组织可能造成的dna损伤和坏死等软杀伤效果)强度则是随入射深度减小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部分中子束在质子与电子结合时的速度向量问题,结合生成的部分中子的逸散相对严重(呈小角度扇形扩散),所以中子步枪开火除了主要的定向线性杀伤外,还会有类似霰弹枪扇面低伤害杀伤(站在枪口扇形区域被连续辐射的话或许会细胞大面积死亡而死(可能脑细胞已经提前大量死亡导致个体死亡了?))